1、装配式墙体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进行装配的墙体,其施工比较灵活多变,并且由于钢结构的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厂房、场馆、临时建筑等领域。我们在将装配式墙体在施工场地作临时住所使用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墙体仍存在有一定的可优化之处,比如:
2、施工场地扬尘大,空气质量差,为了净化临时住所内的空气,采购空气净化机成本很高,而若想种植绿植的线、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具备方便组装、绿色环保、能够净化空气的优点。
4、为实现上述方便组装、绿色环保、能够净化空气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包括: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水管的顶端贯通连接有加水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水管的顶端与水泵的输出端相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均活动伸缩设置有插柱,所述插柱活动插设在柱槽内,所述柱槽开设在安装槽的内壁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形成有内腔,所述插柱活动设置在内腔中,且位于内腔内部的一端是平滑的弧面;
13、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所述内腔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挤块,所述推挤块朝向插柱的一侧形成有斜坡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柱上还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内腔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所述推挤块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内腔的内壁上,另一端延伸至安装板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钮。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通管的管径由靠近加水斗的一侧至远离加水斗的一侧逐渐增粗。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若不将安装板安装到安装槽中,那么的安装槽能够起到“窗户”的作用,可用于通风换气;若将安装板安装到安装槽中,那么则可以在种植台的种植槽中种植一些绿植,具有净化空气、美化室内环境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
20、2、该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需要对种植槽内的绿植浇水时,将水倒入加水斗中即可,加水斗中的水通过导水管和连通管能够分流到各个种植槽中,达到快速浇水的效果,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8)的顶端贯通连接有加水斗(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8)的顶端与水泵的输出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的左右两侧均活动伸缩设置有插柱(4),所述插柱(4)活动插设在柱槽(5)内,所述柱槽(5)开设在安装槽(2)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的内部形成有内腔(11),所述插柱(4)活动设置在内腔(11)中,且位于内腔(11)内部的一端是平滑的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柱(4)上还固定安装有压板(12),所述压板(12)与内腔(11)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挤块(14)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丝杆(16),所述丝杆(16)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内腔(11)的内壁上,另一端延伸至安装板(3)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钮(17)。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9)的管径由靠近加水斗(10)的一侧至远离加水斗(10)的一侧逐渐增粗。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墙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装配式建筑墙体构件,包括:钢制墙板,其上均匀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板,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槽内;种植台,与安装板固定相连,其顶部均匀开设有种植槽;在种植台内埋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与种植槽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若不将安装板安装到安装槽中,那么的安装槽能够起到“窗户”的作用,可用于通风换气;若将安装板安装到安装槽中,那么则可以在种植台的种植槽中种植一些绿植,具有净化空气、美化室内环境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而在需要对种植槽内的绿植浇水时,将水直接倒入加水斗中即可。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